分類彙整:建設在家佛教方針

八宗共揚

八宗共揚

        八宗共揚是我們近代的改革派大師、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佛陀當初講那麼多的法門、因為眾生有那麼多的毛病、經過部派佛教的傳承、到現在的分宗、所以有八個宗派、都是隨環境的因緣而建立的、佛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佛法是一味的、任何一個法門都能使眾生成就、宗派之間應該養成彼此尊重、要認識自已、尊重別人、現在雖然是末法、那應該是對不修行的人來說、如果肯依經奉行、絕對是正法。 

        像有一些佛教團体、對外道在註解佛教經典讚嘆有加、對佛教正法的團体弘揚正法、輕視、毀謗。由其當碰到跟你修不一樣法門的團体那更明顯、我相信每一種法門都很優秀。只是適不適合而以、如果能把我的法門最殊勝的觀念、改成契合眾生根機的法門最殊勝、以末法來說應該是對眾生最大的幫助。

        我們平常在做午供的時侯、都是供養十方佛、十方法、十方僧。三歸依的時侯、我們都是歸依十方佛、十方法、十方僧。現在卻流行、一尊佛、一個法、一位僧。如果對每一尊佛、每一個法門、每一位出家人尊重恭敬的話、相信佛教必定是會很興盛的。彌勒尊佛!

分享:

隨緣久就絕緣 方便久就隨便

隨緣久就絕緣  方便久就隨便

何謂隨緣、隨順因緣。隨緣這句話是現在大眾流行的口頭禪。一般我們對隨緣的定義都是由情緒掌控。心情好的時候,每件事都隨緣,心情不好的時侯,這個看不順眼、那個也看不順眼。隨緣是隨順眾生、隨順環境的因緣。要隨緣、必須知道每天面對的人、事、物都是虛幻的、眾緣會合而生、離散而滅、遇到善緣也不起貪染、遇到惡緣不起瞋恚、隨緣度日、這叫隨緣。

何謂方便、善巧方便。但要知道方便並不是究竟、不要以為方便是究竟。像現在流行的、吃素、唸佛、放生、持咒、誦經、參加法會、以為這樣就成佛了、不知道為什麼要唸佛吃素放生持咒誦經參加法會。我們唸佛主要是對佛起信與願、吃素、放生是為了長養慈悲心、持咒是培養定心、誦經是讓我們對經義內容流暢、做開智慧之前的準備、參加法會是栽培福德、利用這些助道行的方便、讓我們未來到達究竟。

隨緣、隨順人法、事法、心法的因緣、體悟諸行無常、遷流多變、諸法無我不能主宰、回歸到涅槃寂靜。

方便、般若經說、般若是我母方便是我父、方便是值得尊重、利用方便善巧的助道行、未來成就無上菩提、但要記得方便不是究竟、但是可以利用方便未來到達究竟。

分享:

依法為師

       依法為師

        佛教徒在修行的過程、師長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師長會引導我們解脫生死、斷煩惱、在世俗來講我們也要對師長尊重恭敬供養,現在的大環境、大多數是依人為師、沒有以解脫法做為基礎、參加一個團體、自已師父講的都是對的、別的團體都是不對、自已師父修的法門都是對的、別人修的法門都是不對的、縱始自己的師父做錯事、講錯話也無所謂、一樣相挺。

       「十輪經說」: 師父做錯事、弟子相挺、師父徒弟一起下三惡道,這就叫依人為師。釋迦牟尼佛說:【自依止、法依止、莫餘依止】。這段話是說:依止自己(因為我們跟佛有同樣的體性)。依止解脫法(要依止聲聞法、緣覺法、菩薩法)。不要依止有的沒有的。佛對四眾弟子說:我不以釋迦牟尼佛的名字攝受眾生、我以解脫法攝受眾生。所以佛教我們要以解脫法為老師。就算你親近的佛教團體有錢、有人、有勢,你不知道解脫法、佛說你只是附在佛門中的外道、大家應該聽佛的真實語言。依法為師、像勝鬘經所說的、做一個攝受正法者。

分享:

如何了解自誓受八關齋戒

如何了解自誓受八關齋戒

近代佛教界的律師、弘一大師依照(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編錄一本、自誓受八關齋戒儀軌。在家自誓受八關齋戒儀軌、是為了方便在家學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

八關齋戒的特色是可以從師受、或者在佛前自誓受、但是第一次須由師受、得戒體後方許佛前自受、受持日期以一日一夜、在每月的六齋日、或是佛菩薩的生日也可以。

四分律、大智度論、也說:八關齋戒可以自誓受。成實論也說:若無戒師時、自於佛前心念口說、「我某甲、今日受持八關齋戒」,也是可以。維摩詰居士的女兒、月上童女、六齋的十五日、自誓受八關齋戒、向大眾宣說正法。

以上是依據經與論引例出來的、証明在家居士可以在佛前自誓受八關齋戒。

分享:

成功不必在我

成功不必在我

       日子過的真快。一轉眼親近三寶的日子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很丟臉、二十幾年當中什麼都沒學到、空度日月、只謹記著佛陀所教導的 (眾緣會合而生、離散而滅) 有慈氏居士林這個在家道場、覺正是始作俑者、慈氏是一個不起眼的在家道場、大家默默的做三寶弟子該做的事、覺正猶如大海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我只衷心的希望來道場學習的每一位佛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四年前我默默的來到永褔街、有一天也要默默的離去、我只能做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但是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意、我熱烈的盼望、三寶熾盛、正法永存。讓年青的一代把正法傳承下去。成功不一定要在我的身上、不是嗎?文筆粗淺請勿見笑。最後敬祝大家新的一年、法喜充滿、智慧增長。

 彌勒尊佛!                                                                                                                                  覺正合十

分享:

信增上、智增上、悲增上、敗壞、四種菩薩

一、信增上菩薩:

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人生苦短、而且也知道在末法很難逢遇善知識、何況要見到佛、修行也不容易成就。但是信增上菩薩對三寶深信、也知道佛在淨土度眾生、所以發願往生淨土、親自受佛陀教育、等到自已能了脫生死、因緣成熟還入娑婆度化眾生。這就是信增上菩薩。也叫迴入菩薩。

二、智增上菩薩:

先利用二乘法(四聖諦、十二緣起)、自我了脫生死成就聖位、再學習大乘法度化眾生、如法華經的三百由旬與五百由旬、到了三百由旬先作休息、等吃飽飯體力充足再往五百由旬的目的地。再引例、譬如從桃園出發、目的地是高雄、一下走到高雄太遠了、那先到台南吃飯休息、等飯吃飽休息夠了、有體力了再往高雄出發。這就叫智增上菩薩也叫迴入菩薩。

三、悲增上菩薩:

自已雖未成就聖位、但都以眾生的需要為需要、以成就眾生為優先(自已未度先度人、於是菩薩初發心)、但不要誤會悲增上菩薩的發心、以為菩薩什麼都不懂。這一類的菩薩平常深入經藏、成就多聞、人間來來去去、把一切法建立在無自性空、這種菩薩雖未成就聖位、已經有能力拔眾生苦、應該值得我們讚歎。這種菩薩就叫悲增上菩薩。也叫直入菩薩。

四、敗壞菩薩:

何謂敗壞菩薩。這一類菩薩在世間、由其在三寶的環境、也都為眾生、但是重點這種菩薩不知道佛陀講的「無自性空」、人、事、物、都是無自性空、眾緣會合而生、離散而滅。菩薩確實多為眾生。但可惜的是、眾生變動敗壞菩薩心跟著動。境界動、心跟著動、不知道佛陀說的境界無自性空、心也無自性空(境空心亦亡)、這類菩薩縱使多為眾生、也是流轉生死。所以叫敗壞菩薩。一般敗壞菩薩在來人間、都感到仁王果報。

 

分享:

道在生活的日用中

道在生活的日用中

        釋尊所開示的佛法,是理智、德行、人本的宗教。是軌範身心、淨化身心、讓身心解脫自在、而不是向外追求。

一、佛法的信修一定要知見正確、動機純正。智慧與慈悲不斷增進。

二、身心必須淨化解脫。才算道在日用中。平常誦經、放焰口、放生、持咒、參加法會、可能是徒具形式。佛法的信受奉行者應該生起軌範身心、淨化身心解脫自在的德用。

三、要正知緣起、苦、空、無常、無我、而得解脫。

四、正信三寶。深信三世因果是學佛的基礎。

分享:

在家居士的修行德行

        身為一個在家居士,在修行方面應該要有的德行。平常應該學習佛所教導的、無我無我所,要知道我是無自性空,我面對的境界也是無自性空。不要養成以自已的需要為需要。其是在出家道場修行的在家居士喜歡把自已的思想意志凌駕在出家人頭上。「大集地藏十輪經」:有說到欺淩出家眾的罪過很大。在家眾應該注意!

分享:

信智兩相隨

信智兩相隨

        大智度論云:有信無智增長愚痴。有智無信增加邪見。有信無智的人容易人云亦云、對錯不分清楚。除非很幸運遇到好的師長。這一類的人、很容易在修行的過程、跟邪見邪法邪人共業。十輪經說:聽邪法跟說邪法的人一起下三惡道、所以說學佛過程中不可以不小心。

       有智無信的人、這種人沒有信仰心、沒有仰信順信、最會自已想自已對、對三寶沒有信根、把第六意識當佛性修。如楞嚴經說:拿沙來煮飯、怎麼可能沙會變成飯。華嚴經說:信如清水珠、能清濁水。學佛如果有信、信佛所講的以古為師。有智。自已學習、自已經歷。唯證方知。學佛如果保持信智兩相隨、相信未來的成就大有可為。

分享:

以智化情

       以智化情

       什麼叫情呢?一般講叫情執、什麼叫情執。譬如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親朋好友、多年的鄰居、六親眷屬、公司同事、或在同一個道場。做錯事、大多數的人、都會因為我跟他有情愫、縱使是做錯事也會認定、為什麼會肯定別人的錯呢?因為他是我的父母、六親眷屬、好朋友鄰居、這樣叫情執。身為佛教徒或自稱我是修行人。都會落在這個窠臼、造成事非不分、善惡不分、連世俗的人都會講(幫理不幫親)、何況站在佛教徒的立場。

       怎樣才能把情執破除呢?應該以智化情、怎樣才能生智慧破情執、龍樹菩薩在中觀論有提到、有三門的次第、先用(差別門)、再來進入(圓融門)、最後超越達到(絕待門)

(一)、一切實非實(差別門)

(二)、亦實亦非實(圓融門)

(三)、非實非非實(絕待門)

一、差別門:是說世間的因果、善惡、是非、有一定嚴格的界限。譬如你的父            母、兄弟姊妹、六親眷屬、好朋友、好鄰居、好同事有過失、你要用差別          門去對待、我們不能隨順、有功德我們可以隨喜讚歎。

二、圓融門:看別人有過失、不嫉惡如仇、不看別人的缺點、看別人有功德、不        貪染別人的功德。

三、絕待門:自已不造惡、也不隨順別人造惡、自已造善不執著、精進造善、        是緣起無自性空惡也是緣起無自性空、善是一邊、惡是一邊、離此二邊          名為中道、這就是絕待門。用這三門就是以智化情、情執破除了、就永遠          不再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