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maitri

佛教青年 ﹔青年佛教

佛教青年 ﹔青年佛教

佛教有兩本經典代表年青人的佛教。第一本【華嚴經】,裡面的人物:善財童子,年紀僅八歲,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第二本【勝鬘經】,裡面的人物是勝鬘夫人,其國家所有七歲以上的小孩全部參加大乘的青年佛教。

由此可見,佛教是活潑的、有生機的。慈氏的精神,就是讓小朋友從小親近佛教,讓佛教的精神融入家庭、學校、生活。這樣一來,佛法的傳承就有希望!慈氏,已經開始讓小朋友從小養成對佛法的熏習,對栽培青年佛教、未來的傳承,雖然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做一定不會成功。希望佛門中的有志之士能多注重這個版塊、能續佛慧命。彌勒尊佛

13242037_1096086357117750_988542415_o 13223489_1096086243784428_802171096_o DSCN0623 13467725_1116323668427352_1999976082_o 13460826_1116324961760556_729839151_o

分享:

拿的起放的下

拿的起放的下

布袋和尚,唐末五代人名契此,亦名長汀子。平日以杖荷布袋,相傳是彌勒菩薩示現的。布袋和尚的布袋代表什麼呢?就是拿的起,放的下。何謂拿的起?那就是勇於承擔,只要是對眾生有幫助的,不怕艱難勇往直前,絕不畏首畏尾 (台語:驚死驚命),相信,就算遇到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何謂放的下?在世間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對的,並沒有絕對!透過對境界分析,起觀慧,了達所生的境界,都是空無自性,眾緣會合而生,離散而滅,那虛妄分別的心,自然就止息。心安住了,就不會去追逐外境,這樣就符合放下的定義。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是教我們心量要大,不要盡想著自己,來否定別人!目光如豆,活在自己的世界。

分享:

貪求與不貪求

貪求與不貪求

人對世間有三種貪求、總希望(一)年輕(二)健康(三)長壽。

人對世間有三種不貪求(一)老(二)生病(三)死。

但事實不然、眾緣會合生、總有離散的一天、修行人應該趁年輕、身體健康、把握現有的壽命好好精進用功、體悟佛說來與去、有與無的如幻如化、了達人生無常、把握光陰精進修行、遠離妄想執著、恢復清淨自性的本來面目。

分享:

菩薩的願望

菩薩的願望當然希望自己未來成佛、但是菩薩更希望所有眾生先成佛、就像法華經所說(皆共成佛道)。如果要來世間當菩薩多多少少要有二步七(台語)、不能樂聚徒眾、攪世間因果、不用滅苦法救眾生。由其要懂得不落二邊的中道法、長期在生死中度眾生才會自在。

菩薩的願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