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建設在家佛教方針

信仰佛法與實踐佛法之差別

信仰佛法與實踐佛法之差別

       什麼叫信仰佛法? 所謂信仰佛法就是做事相的功德。譬如供佛、拜佛、誦經、唸佛、布施、等等。事相功德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事相功德可以栽培福德、在我們修行的過程、讓修行更得力、最可惜的是我們往往會著迷事相功德、容易落在事相功德的境界裡、不容易走出來。又譬如做什麼執著什麼!合法來說、修行要提升自已的層次、要知道世間一切的有、總歸有一天要幻滅、如果不懂這個道理、這就叫信仰佛法。

       那什麼又叫實踐佛法。應該把佛說的法運用在生活上、用佛法來對冶我們的身心、讓我們身心不再苦、千萬不能把佛法當成消遣品、無聊拜拜佛、供供佛、唸唸佛、誦誦經,學佛要落實的從內心來改造自已、讓自已的內心不貪、不瞋、不痴、真正的接收到三寶真實的功德。能在三寶的環境修行、這種因緣是多麼的殊勝、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如果不在佛門修行那倒就罷了、已經在佛門修行了、卻樣樣放不下、貪染眷屬、事業、種種的一切、貪的到繼續染著、貪不到起瞋恚、根塵相觸、境界一來不能分辦善惡對錯。經云: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應該好好思惟、不要活在自已的世界、應該活在佛法的世界、心打開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猶如大海容納百川。實踐佛法就是把佛說的法變成自已的、變成法性功德、把事相功德提升到法性功德、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

在家眾的德性(摘要)

12

 

 

 

9

    從事正當的職業、經濟量入為出、妥善的善用保管財物、結交善友,個人於現世得以安身立命。怎樣使現生與未來,能生活的更有意義,更為安樂,為人無論是否信仰佛法,都要有合理的德行布施是實際利他的善行,持戒是節制自已的煩惱,使自已的行為能合於人間樂善生的目標。

10

  在家信眾修學佛法,以信心為根本,以施、戒為立身社會的事行,以聞、慧為趨向解脫的理證。行者,能自利亦能利他,是「世間難得」者。

111

現在舉幾位佛世的在家弟子,略見古代佛教信眾處身社會的一班。

一、須達多是一位大富長者,財產、商業、貸款,遍於恆河兩岸。自信佛以後,黃金布地以築祇園而外,「家有錢財,悉與佛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共」

二、難提波羅是一位貧苦的工人。他為了要養活盲目的老父母,所以不出家,卻過著類似出家的生活。工業,在自作自活的生活中,更適宜佛法的修學。

三、摩訶男是佛的同族弟兄。淨飯王死後,由他攝理迦毘羅國的國政。他誠信佛法,佛讚他「心恆悲念一切之類」。

分享:

Sticky: 法華經卷四

 妙法蓮華經卷四: 法師品第十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註: 出家僧眾、在家居士如果行菩薩道沒有讀誦受持供養法華經。對菩薩行者是不圓滿。如果能讀誦受持供養法華經的菩薩行者。他的菩薩道是圓滿的。如果有人見聞信解受持法華經、這個人已經接近成佛。

        世尊在這一段也說、在家菩薩是可以住持佛教、我們可以多親近在家道場。就近方便學習佛法。

分享:

Sticky: 僻邪顯正

僻邪顯正

        現在的佛法已經很混濁。擇法的過程沒有取証佛所說的經。邪不僻正顯不出來。如果經跟論有出入、要相信經、因為經是佛說的。如果論跟高僧大德所著作的法有出入、要相信論、因為論是菩薩所說、引經著作出來的。譬如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就是用釋迦世尊四十九年所講的經、所造一部完整的論。如佛教的高僧大德所著作的法與外道典籍有出入、要相信高僧大德所著作的法。因為高僧大德會引佛的經、菩薩的論。所以高僧大德所著作的法、他有相對的價值。並沒有絕對。應該以佛的經菩薩的論為主。高僧大德所著作的法為輔。

佛教界對於經律取捨的準繩

經律取捨的準繩是什麼,如何才能不違佛的本意呢?

這裡列出三項:

一、修多羅相應。修多羅就是經,要與經相應;

二、不越毘尼。毘尼是律。所以是要與經相應、不逾越律的。

三、不違法性。法性就是實相。有些論典所敘述的合乎空相的義理等等,有符合這個原則,這就不違法性。

佛教界是以這三個來作為經律審定、取捨標準。

分享: